-
老茶客常说“普洱茶是喝茶人的终结,是茶人的最后一站”,这句话并非贬义,而是蕴含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。它表达的是普洱茶在品茶历程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意义,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
1. "深度与复杂性的体现:" 相较于其他茶类,普洱茶(尤其是老生普)的变化更为丰富、内含物质更复杂。从新茶的清爽、蜜韵,到老茶的醇厚、陈香、药香、樟香等,随着时间推移和仓储条件不同,呈现出无限的可能性。这种复杂性需要更长的品饮时间、更敏锐的味觉和嗅觉去感受、去分辨,是茶友积累经验和提升审辨能力的试金石。
2. "时间与转化的魅力:" 普洱茶是时间的艺术品。它具有后期转化的潜力,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漫长而迷人的探索。品饮一款普洱茶,不仅仅是品尝当下的滋味,更是与时间对话,感受物质在岁月中发生的奇妙变化。对于追求深度和耐人寻味的茶友来说,普洱茶提供了这种独特的体验。当茶友能够欣赏并理解这种转化时,他们对茶的理解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。
3. "包容性与兼容性:" 普洱茶的种类繁多(生普、熟普、不同山头、不同工艺),风格各异,举报 -
如果要称“老茶客”,我认为我是一个典型的“老茶客”!从小到大都喝茶的“老茶客”!
做为南方人,在水质不太好的时代,每家每户都会用壶烧开水,壶里放入茶叶泡茶喝。只是茶叶是当地农村的细茶,有些放了香草香,有些烤了松木香,有些烟熏枫毛球果香……各有各的好,各有各的美!
至于提问者提出的“普洱茶是喝茶人的终结,是茶人的最后一站”,我认为这是明显地带人入“圈套”,让好普洱茶的人沉底不起,沉迷不已,也让不爱普洱茶的人趋之若鹜,幻想不断。
实际上,就喝茶的我而言,如果以2000年前后作比较,以2010年至今作对比,就会有不同的认同。
1995年2000年以前,对龙井茶,碧螺春,岳阳毛尖,君山银针等毛尖类茶非常喜欢,经常与人分享,经常换着泡茶喝。
2000年至2005年之间,大红袍,铁观音,人参乌龙茶,台湾乌龙茶等半发酵茶比较喜欢喝,还有很多人特别追求人参乌龙茶。但是我只喜欢铁观音茶叶。
2006年至今,由于物质丰富多彩,吃香的喝辣的,吃饱喝足的人多了,肚子肥胖了,加之台湾人在大肆宣传炒作普洱茶,泡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,消费量也越来越大,一时间,普洱茶概念深入人心,追求普洱茶的人也越来越多……当时还有很多人自称高端消费者,不是普洱茶不待见,还美其名曰“茶至普洱止!”与题主的话有些相似。
但是,至今我不觉得普洱茶有何不可或缺,喝过一段时间的普洱茶后,我还是认为铁观音茶叶的香浓,清爽,最合我的口味,以至于现在我的惯用茶就是“铁观音”,天天必喝不可少。
“千茶千样,百茶百性。”,“各茶有各味,各茶适各性,各茶入各眼”。我认为,真正的“老茶人”一定是一一不单纯的附和别人的宣传,不简单的认可别人的追求,不怀疑自己口感……的人。
只要记住一一茶无上品,适口为珍!您就是一个“老茶人”!
一一喜茗堂龙新久
2020年3月13日
生活中有茶,茶中有健康!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