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普洱茶并不属于全发酵茶,它属于后发酵茶。普洱茶的制作过程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类型,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制作方法:
### 生普洱茶制作过程:
1. "采摘":采摘茶叶的嫩芽和嫩叶,要求茶叶新鲜、无病虫害。 2. "杀青":将采摘的茶叶通过高温加热,使茶叶中的酶失活,防止氧化。 3. "揉捻":将杀青后的茶叶揉成条状,使其更好地吸收水分。 4. "晒青":将揉捻后的茶叶摊放在竹筛上,晒干至一定程度。 5. "堆放发酵":将晒青后的茶叶堆放在一起,使其自然发酵,时间长短不等,一般需要几年。 6. "筛分":将发酵好的茶叶筛分,去除杂质。 7. "压制":将筛分后的茶叶压制成为砖、饼、沱等形状。
### 熟普洱茶制作过程:
1. "采摘":与生普洱茶相同,采摘茶叶的嫩芽和嫩叶。 2. "杀青":将采摘的茶叶通过高温加热,使茶叶中的酶失活,防止氧化。 3. "揉捻":将杀青后的茶叶揉成条状,使其更好地吸收水分。 4. "渥堆发酵":将揉捻后的茶叶堆放在一起举报 -
:
首先这个问题是个唯命题。众所周知,普洱茶最初是生普洱茶,就是从采摘,萎凋,杀青,摊凉,揉捻,抖条,定型,晒青,挑拣黄片,模型定型,出来的,也不存在你家的普洱茶是熟了摘还是生的摘的问题。而现在的熟茶是1973年从广东依照(六堡茶工艺,黑茶工艺,没有确凿证据表明)做出来的熟茶,也就是说,你现在看到的,72-73年以前所有的普洱茶熟茶都是假茶。现在回到古树茶,大树茶,小树茶的区分吧,(个人想法,可以发出自己想法,大家一起讨论)
古树一般人认为百年以上就可以称为古树,百年以下叫大树,30年左右叫小树,更甚叫台地。
我们捋一捋,百年以上,也就是100年以上算100年,好,那100年前是1918年,1918年,我们国家处于什么状态?那个时候是中华民国时期内忧外患,老百姓四处流亡,谁会去种茶?那那个时候有没有茶,有,哪里来的,人种的,很少,还有就是当年茶树掉下来的。1918年再往前推,估计只有在1870年之前云南边疆种茶的茶农才会有心做茶种茶了,所以100年左右的茶,不是没有,很少而已,而现在出现很多名不符实的茶树也就是因为没人解释清楚。那70-80年的茶呢?有没有?有,也很少,我们国家农村第一轮土地承包是从1983年前后开始到1997年止承包期为15年,第二轮为30年不变。由此可见,82/83年以前很少有人种茶,那那么多所谓大树茶哪里来的?40-50年的小树哪里来的?种在山里了茶没有进行台地管理就叫台地茶?那些所谓的专家请把什么叫台地管理模式搞清楚再来评论吧,好了,话有点多了,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讨论!
举报 -
举报